溫泉鄉也是溫柔鄉
日本人愛溫泉,在北投蓋了溫泉「保養所」慰勞官兵,隨著溫泉會所與旅店增多,1950年代以後北投成了台灣的溫泉鄉。富商巨賈、名流政要開始往北投移動,並將藝旦、琴師請到北投的餐廳助興,孕育出北投獨特的「那卡西文化」這股風花雪月的潮流,在民國五十年尾至六十年初發展到鼎盛,當時在北投的那卡西飯店約有七十餘家、陪酒女子超過四千人、那卡西樂團也有三百多組,伴隨著一輛輛遊覽車滿載著蜂擁而來的日本觀光客,讓北投城開不夜,豔名遠播。 日治後期,各式溫泉旅館、料理屋、俱樂部等聚集於北投公園附近,旅館表演的方式有走唱、日本風味之節目,加以北投「藝妓管理所」的設立,使北投逐漸轉變成笙歌不斷、粉香脂膩的「溫柔鄉」。
由於溫泉休息空間的發展,加上台北都市化的影響,外地來北投謀生的城鄉移民大量進入,一九六、七零年代越戰,北投成為美軍喜愛的度假中心。日本人也基於歷史因緣、文化遺風,還有相對便宜的消費,相當喜愛到北投休閒度假。這種全國性的國際觀光業與色情產業在北投結合,使北投繁華一時。於是,在北投溫泉區的服務業,逐漸形成以"溫泉-餐飲-色情"為核心的產業。
浴池
現北投溫泉物館二樓,原有鋪滿榻榻米的開敞大廳、供洗完溫泉浴客人邊品茗、對弈,邊欣賞歌藝妓精彩表演。
廢娼
在民國68 年2 月5 日北投廢娼制度,是北投溫泉很大的轉捩點,廢娼之後的70年代,觀光客大減,大型旅館面臨經營上的困難,繁華的景象漸漸消失。北投溫泉經濟最發達時期,『以新北投為例,約有100 多家的旅館,廢娼之後,慢慢的減少到現在的10 多家旅館,有些終止營業的旅館改建為公寓,北投的豔名逐漸被林森北路取代。』『北投溫泉產業雖然沒落了,但「溫泉─餐飲─色情」產業所帶給北投的「污名化」影響,並沒有隨這個系統產業的沒落而消失,但從另一角度看,也正因北投溫泉產業的沒落,與房地產業這些年來的不景氣,延緩了整體環境的破壞與改觀,日治時期尚存的部分溫泉文化古蹟得以以形同廢墟的方式而被保存下來。』 參考資料:
女巫之湯 北投溫泉鄉重建筆記 -許陽明著(20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